大智五金网 >> 无线接入

广东产业集群转移海外要考虑梯度0木工带锯

2022-09-08

广东产业集群转移海外要考虑梯度·

■前面的话

日前,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率队前来广东专题调研,这是他以世行副行长的身份第一次来中国进行调研,首站就选取了具有标本意义的广东。今年4月,林毅夫先生曾在华盛顿向南方日报记者面授“林氏创新策略”,近日,又在广州花园酒店向南方日报记者详尽阐述“林氏转型策略”。

“你们敢于发表我关于自主创新的言论,说明广东思想真是很解放,听说报道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,这很好!”

亲切的笑容仍旧,“林氏转型策略”娓娓道来,语速不快不慢,让人如沐春风。

在广东的短短两天,林毅夫和他的团队调研了成衣、制鞋、高新科技3家企业,还抓紧午饭时间与几家做摩托车的和做纺织的企业座谈,所见所闻更让林毅夫先生坚定:广东转型升级之路非走不可,腾笼换鸟是广东必然选择,产业集群转移海外是明智战略。

【林氏观点】

◎广东搞产业升级有点像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,80年代初的台湾、香港、韩国,这一阶段必须把附加值低的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,才有利于利用海外的廉价资源创造产业的第二春。

◎产业转移选择的国家要考虑梯度。越南的差距和我们比较小,因此,我们可考虑比如柬埔寨、老挝或者非洲那些和我们差两个产业梯度的国家,当然如果是差10个梯度就太远了。

◎广东转型升级关键是两条腿走路,既有优势产业走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,把附加值较低的转移出去。另外,发展新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,可以是制造业、研发和服务业等。

调研关注什么?尤其关注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,广东“腾笼换鸟”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机会

南方日报:您这次来看了3家广东企业,印象如何?

林毅夫:印象非常深刻。一家是在增城土生土长的,从农村打工仔开始做成现在大的成衣企业。另一家是鞋业公司,此外还有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。总体感觉企业都非常有活力,经过多年发展,积累了资金、经验、人才,有不少当地人才,也有从台湾来的。广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很大特性就是包容,让本地人成长,也让外来人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这是让广东充满活力的最主要因素。

但产业发展、技术创新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挑战,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。随着经济发展,收入不断增长,旧的产业就会没有生命力,而新产业、新技术充满不确定性,这就需要比较好的企业家掌握机遇和挑战。

南方日报:您此次前来调研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?

林毅夫:我尤其关注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,广东一方面要发展新产业,另一方面必须释放旧产业的资源,才能进入新领域,因此,我认为“腾笼换鸟”的概念是对的。广东搞产业升级有点像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,80年代初的台湾、香港、韩国,这一阶段必须把附加值低的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,才有利于利用海外的廉价资源创造产业的第二春。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,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其创造了工业化的契机,像当时香港、台湾产业转移到广东,为广东带来机会一样。我这次来的目的是想看看怎么帮助发展中国家把握这个机会。

产业转移朝哪走?沿海内地工资差别不大,转移海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

南方日报:如果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发展中国家,您有没考虑过这种提法可能会面临一些实际困难,也会面临一些争论呢?

林毅夫:转移出去不代表放弃了整个产业。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,研发高科技走在世界的最前沿。其东北角的麻省、波士顿地区,有哈佛大学、麻省理工大学,走在全世界知识经济的最前沿。但实际上,波士顿在19世纪和20世纪就是美国的纺织业中心、成衣中心,可如果今天它还在做纺织业、成衣业,人均收入肯定比广东还低,所以一定要把资源释放出来,发展高科技,硅谷、波士顿科技园都是做科技研发的。

因此,我们也可以这样考虑,就算转移到越南、非洲,我们的销售渠道、研发还保留着。广东经济要进一步腾飞,必然要走这条路,当全国经济达到广东这个水平时,中国经济发展也必然要走这条路。

南方日报:您去企业调研时,他们认同您的这个观点吗?会不会担心风险太大?

林毅夫:会有担忧。不过产业不升级,工资怎么涨?现在国内企业还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,广东的一些产业也以转移到内地为主,但内地的工资也在涨啊,沿海和内地工资差距只有30%左右,按照国家的目标,10年以后广东月收入将达到1000美元,内地也会有800美元,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往海外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南方日报:现在中国的一举一动外媒都高度关注,例如,我们与非洲的友好合作,也被一些人称为“新殖民主义”,在政治上进行别样的解读,如果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向海外转移,是否需要有全面的考虑?

林毅夫:不管做什么事情,别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,关键在于能否给当地带来实在的利益。另外一点,也必须关注当地的文化、法律,和当地的社会有较好的互动,困难总是有的,但有挑战才有机遇。

转移海外怎么做?政府牵头集群向海外转移,国家选择最好是产业相差两个梯度

南方日报:转移到海外,中国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?

林毅夫:内地企业转移到海外担心和顾虑是什么,这是我想考察的。我们也想知道,如何创造有利条件,让中国企业在海外顺利安家落户?这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,广东走在全国前沿,创造了有利条件,吸引很多港资、台资进来,广东经济发展就先行一步。现在发展中国家有140—150个,就看谁能提供比较好的条件、环境了。

南方日报:如果中国走海外产业转移之路,和当年的日本、韩国、台湾相比,有没有不同?

林毅夫:现在中国的机遇和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,80年代的韩国、台湾的机遇有很大不同。最大的不同是量上的不同。日本当时的制造业工人只有870万,韩国只有240万,台湾200万,香港100万,新加坡几十万,加起来也只有700万—800万,但中国的制造业工人现在是8500万。产业转移出去,如果其他国家能创造比较有利的政策环境,会使该国进入一个新的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,对我们而言,也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因此,我很希望了解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是什么,面对这些困难,当地政府和中国政府该如何克服。比如在海外发展,当地基础设施比较差,如何发展工业园区,做好“三通一平”?再比如,安全问题、政治稳定、汇率、国情问题等等。当然,政局稳定是我们可以挑选的,毕竟稳定的国家比不稳定的多。

南方日报:具体而言,您认为当下的广东应该怎么做?

林毅夫:广东可以学习新加坡。新加坡在苏州设立了工业园区,广东能否从省的层面,再通过国家做点什么?比如现在国家在非洲、东南亚等国家帮助建立工业园,广东省能否考虑和商务部合作,一方面靠国家政策设立工业园,另一方面广东组织劳动密集的产业转移到当地去?这样企业可以以集群的方式前往。若单家单户去,前面的有些困难很难解决。值得注意的是,广东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集群有关,我们把产业链带过去,让产业集群过去,同时保留设计研发、市场渠道,这样政府也好在政策上进行协调。我希望探讨这种可能性,这样“笼”就很好地腾出来了。

南方日报:据我们所知,其实广东这些年也在尝试“走出去”,比如在越南海防建设产业园区,但推进比较困难。

林毅夫:就这个问题,我还想提出一个观点,在国家的选择上要考虑梯度。越南的差距和我们比较小。就好比当年,韩国、台湾的产业转移时可到泰国,也可到中国大陆,但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,更容易谈条件,因此他们选择来了中国。因此,我们可以考虑比如柬埔寨 、老挝或者非洲那些和我们差两个产业梯度的国家。当然如果是差10个梯度就太远了,如果只差一个产业梯度,你来也行,不来也行,所以相差两个梯度比较合适。

南方日报:您刚才说,中国的制造业工人有8500万,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,我们庞大的制造业工人队伍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?

林毅夫:这包括两方面,第一是产业升级。比如成衣业,珠三角的劳动力至少有500万人,若释放出来可进入电子加工业,这也是劳动力相当密集的产业,万士达一个厂工人就有1.9万人;还有一个办法,可进入服务业,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。但由于我们服务业的比重现在还比较低,还有个过程,而且这意味着要做大量培训、提升的工作。

转型关键点是什么?既有优势产业走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,把附加值较低的环节转移出去;发展新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

南方日报: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关键点是什么?

林毅夫:说到产业转型升级、腾笼换鸟,广东是走在前沿的。改革开放之初做“三来一补”时,广东就利用当地的优势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,这是当时的优势。如今积累了这么多资金、技术,原有的产业就应该走在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。

说到“微笑曲线”,劳动力密集的纺织业也有“微笑曲线”。比如成衣业,就拿我们去考察的牛仔裤企业而言,也有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,一端是新产品开发,另一端是销售渠道,而生产加工的部分是劳动密集的。

另一个层面,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,原来的土地资源有限,而广东人口密集,还有这么多外来人口,如今全省人口超过1.2亿,如果不把原来的土地资源、人力资源释放出来,就无法满足新产业对土地的需要。

所以广东转型升级关键是两条腿走路,既有优势产业走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,把附加值较低的转移出去。另外,发展新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,可以是制造业、研发和服务业等。

南方日报:在您看来,广东现在是否已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?

林毅夫:经济发展永远处于阵痛期,不断升级、换代、创新,就不断有风险、有挑战。没有阵痛就没有发展,这是一个长期的状态,就像美国,最发达的国家也要进行产业升级。

兼听者清

广东“腾笼换鸟”的世界意义

“林氏转型策略”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:广东“腾笼换鸟”不仅是属于广东的机会,也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机会。

林毅夫先生此次来广东,旗帜鲜明地提出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产业集群为单位“打包转移”,政府出面搭台在海外建产业园,他非常坚定:广东经济要进一步腾飞,必须要走这条路,才有可能把“笼”腾出来。

广东现在的产业转移,主要是国内“转移”,省内转、省外转,但沿海与内地越来越小的工资差距,已让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担忧:长久之计在哪?

以世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,林毅夫除研究中国的未来,也在思考世界其他14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未来。在他眼中,目前广东产业需要以“海外转移”来换取空间,赢得“第二春”,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因此迎来发展契机,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。这是广东转型升级的世界意义。

至于“海外转移”的路径选择,林毅夫提出“产业梯度”的概念。如果所选国家产业与中国只相差一个梯度,例如越南,他的积极性是可想而知的。如果相差两个梯度,如柬埔寨、老挝,可能所提供的环境及推动力度就会大有不同。

林毅夫先生“海外转移”的观点,在省委书记汪洋与其会见时得到了高度认同。广东企业已在东南亚“练兵”,尽管推进中面临一些困难,但大家都认为,这是明智的战略选择,需要一个过程,给予时间方能看到光明的前景。

上一篇:希腊违约几成定局或暂离欧元区下一篇:美国很可能丧失AAA信用评级

扬州塑料网带

扬州长城网带厂

乙型网带

链条网带厂家

气液过滤网报价

友情链接